记者走基层|矿山里种起“小苗圃”

发布时间:2024-08-24 16:39:11   编辑:石材网

8月14日,在邯郸市峰峰矿区航拍的邯郸金隅太行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石灰石矿,从高空俯瞰,“小苗圃”把矿山装扮得绿意盎然。 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

“看,主干已经有手腕粗了,5年前栽下时树干只有小拇指粗、一米来高。”8月12日,邯郸金隅太行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石灰石矿,公司矿山运行部部长刘保军站在4米多高的火炬树下比画着说。

在他的身后,一块块长约200米、宽约8米的条形苗圃里,侧柏、沙地柏、紫穗槐、香花槐等各种树木长势繁茂。从高空俯瞰,几百个像这样的“小苗圃”分布在矿山上,形成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林地,如一张张硕大的绿毯盖在矿山上,绿意盎然。

“千万别小看这些苗圃,它们在修复因矿山开采留下的‘疮疤’上可是发挥了大作用。”刘保军故意卖了个关子。

8月14日,在邯郸市峰峰矿区航拍的邯郸金隅太行水泥有限公司石灰石采矿区。 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

金隅太行石灰石矿1958年开始生产,历史上的粗放性管理、无序性开采,曾给矿山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疮疤”,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2019年,当地政府协调多部门指导金隅太行石灰石矿创建绿色矿山,积极探索“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的绿色创建模式,主要举措就是覆土绿化,分批育苗、按需移栽、终了覆绿。同年年底,该矿成功纳入国家绿色矿山名录。

“矿区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矿区地面最高标高330米,最低标高210米。”刘保军介绍,当时矿山设计以10米为台阶高度,划分了多个水平采区。确定在3年内不扰动的开采区和不再开采的终了边坡,划定为重点覆土绿化区域,种植适宜树木,形成了现在所看到的一块块苗圃。

8月9日,在邯郸市峰峰矿区航拍的邯郸金隅太行水泥有限公司石灰石采矿区。 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

沿着矿山高处一直往下走,记者来到230米水平采区。在这里,记者却发现了一块儿腾空的苗圃——树苗不见踪影,新翻起的土层里依稀可见散落的枝叶。

这是怎么回事?

指着矿山最南端的210米水平终了平台,邯郸市峰峰矿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主任科员张怀赋告诉记者,树苗只是“搬了个家”。

原来,今年7月初,矿山的220米水平采区开始开采,位于230米与220米水平采区交界区域的苗木,就分批“搬家”到已经开采完毕的210米水平终了平台。

“随着采挖作业推进,还会有更多的树木被移栽,到时候,220米水平采区留下的‘疮疤’就会被迅速‘修复’。”张怀赋解释道。

8月12日,邯郸金隅太行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矿山运行部部长刘保军在观察苗圃树木长势。 河北日报通讯员李栋摄

至此,记者终于理解了这些小苗圃的大作用。身处不开采区域时,树苗努力生长,为涵养矿山生态作贡献;矿山开采后移植过去,它们又能对矿山“疮疤”开展治疗。

“我们在矿山检查时,多次偶遇野兔、野鸡,整个矿山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提升和改善。”张怀赋说,这些苗圃,既能为企业节省苗木购买费用,还能滚动绿化矿山,实现生态修复。

“建设绿色矿山是现代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刘保军介绍,他们坚持将生态修复链条由末端治理向源头保护延伸,不仅建立了苗圃,还积极推进矿山开采从传统的“纵切”向“横切”模式转变,消除了边坡和残山,降低生态修复成本,也减少了安全隐患。

正是有了这样的生态基础,待矿山关闭时,这里将形成一个超过千亩的绿色大平台,与周围环境自然融为一体。张怀赋说,这些土地收储后可直接转型利用,为当地发展提供土地资源保障。(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来源:365中国石材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