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罕见的300吨花岗石制作,为何到北京只剩60吨?
发布时间:2025-02-12 10:51:12 编辑:石材网
1949年9月30日,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纪念在人民革命和人民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的人民英雄,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修建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由伟人亲自奠基并题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规模最大的纪念碑,
它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崛起,见证了百姓的苦难和富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一、兴建
现在,每当走在天安门广场上,我总会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驻足,望着上面苍劲有力的字体,看着上面雕刻的种种英雄事迹,总是让人肃然起敬。然而,
纪念碑初次落成之时,足足有300吨重,而现在伫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碑文却只剩下60吨,这又是为什么呢?
事情,还要从建碑的一开始说起。
经会议决议,成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委员会,由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任主任委员,聘任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与郑振铎任副主任委员。针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投稿的图样,经全国广泛讨论后确定碑形,然而在执行前的规划阶段却又产生了新的争议。
当时的雕塑家认为,纪念碑应该以雕塑为主,正面或者碑顶部做群雕,或者碑身就是雕塑,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则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本身是一座碑,要来承载文字,
直至1952年才经过多次激烈讨论后采用梁思成先生的方案。然而建碑又遇到新的考验。
根据设计图稿标示,碑体巨石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有足足三百吨重。如此巨大的石料从何处来呢?
1952年8月1日起,兴建委员会开启了长达三个多月的实地考察,踏足祖国著名的石料产地,终于经过综合对比和反复考量,
最终才确定了青岛浮山花岗岩为碑体石料,然而那么巨大的碑石又该如何开采呢?
委员会从上海、南京等地聘请来的技术工人面对三百吨重的巨大石料也是无从下手,施工进度被一再耽搁,辗转之下,施工组负责人在村民的话语中听到了一位人称石神的老石工,施工组把李开山老先生请到采石现场,在听取了现场的作业方案之后,
李开山决定用放闷炮的方法,炸出这块巨石胚料,经过数月的努力,石胚终于完整地从山岩上剥离出来,经过简单的处理和加工,此时的石料已经减重到289吨。
二、运输
石料找到了,怎么运到北京城呢?这个问题并不比开采石料容易。
当石料从陡峭的山岩上转移到稍微平坦的山腰上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怎么运输呢?二百多吨重的石料以当时的技术还没有任何设备可以承载。无奈之下,只得在半山腰开始对巨石进行第二次瘦身,重量减为130吨。
然而一百多吨的巨石,也并非轻易可以挪动的。据当时记载有7116名工人直接参与了运输工作,采用滚木以及推土机的动力进行牵引,才使得碑心石得以缓缓前进。
三十四天,重达一百零二吨的巨石,从山场到车站,十五公里的距离,走了整整三十四天。而这三十四天,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力,也是运输史上经典的三十四天。
按照预定计划,巨石到达车站后,将搬运上火车,由火车牵引运转到北京。然而那时的火车,
最高限重仅有六十吨左右,这与实际重达130吨的巨石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无奈之下,委员会四处寻找可以承载百吨以上的平板车,然而却收效甚微。在四处寻求无果的情况下,中国转身求助于苏联,遇到了当时正在济南考察的苏联铁路专家,经过协商,
苏联决定运送一台平板车给中国解决眼下的困难,于是几经辗转之下,青岛火车站迎来了这一外国伙伴。
然而,现实情况并没能让他们高兴起来,团队发现,即便是苏联的运输车,承重也只有九十吨,单就巨石自身的重量就已经高出许多,遑论固定设备和枕木了。
在此情况下,经过委员会讨论,决定更改碑心石尺寸,进行第三次瘦身。
彼时,碑心石净重60吨,加上固定用设备和枕木,刚刚达标。就此,火车缓缓驶向北京。9月28日出发,10月13日到达北京前门西站,
从青岛到北京这条路,火车开了十五天。
运碑的过程,对于新中国来讲无疑是一大考验,但中国人民经受住了这次考验,给了国家一张完美的答卷。
三、落成
终于,1952年的四月底,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建成,于当年五月一日正式揭幕。这一新中国第一碑自此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这是纪念碑上的文字,
它时刻警醒着世人要艰苦奋斗,也代替着世代先烈,见证着中国的崛起与腾飞!
如今的中国,已经以优异的成绩引得各国侧目,当时运输十分困难的碑心石于现下来讲已是十分轻松,别说是三百吨,就算是三千吨,三万吨,现在的中国运输起来也是游刃有余。从山区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从铁路到高铁,中国正经历着新的蜕变的过程,中国正从一个积极参与者的角色,逐渐开始向引领者的角色进行转变。
然而我们应该牢记的,并非现下我们运输能力多么地卓越,也并非我们高铁有多么地迅速,我们应该牢记的,正是我们在困苦时期不畏艰难,努力奋斗的精神和毅力。开不了就不开了么?不是,一天开不了,我可以开两天、十天、三个月,直至碑心石成功剥离。
太重我们就运不了么?也不是,我们可以用两千、三千、七千人去运输,只要碑心石向前进一步,那就是我们的希望与成功。
不只是这些,碑文上所书写所雕刻的,不也是这种精神么?
正是这种精神,铸造了新中国的脊梁,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得新中国一直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来源:365中国石材网
更多一手石材新闻, 微信公众号“石材网石图APP”关注获得
上一篇: 非煤矿山开采承包合同中承包人的义
下一篇: 石材厂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及工作流程
免责声明:
凡标注来源本网的新闻转载时,请注明来源"石材网www.stone365.com",其他部分转载新闻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中国石材协会与四川清洁协会共商合作,旨在推动行业交流与发展,开创共赢新篇章。 [全文]